close
自2012年成為定存股族以來,所訂的目標是每年可配息多少。
心想反正只要能逐年增加配息,應該就很不錯。
但曾有網友問起報酬率,因而開始思考以定存股理財者,究竟
要如何衡量績效?
去年終於想到一個KPI來衡量績效,也就是每年定期比較自己
在股市的資金扣除當年新投入的金額後,是否大於配息?
這個指標的主要目的是檢視配息後的股票是否填息填權,股票市值
是否成長。
我自己訂在每年4月1日為基準日,愚人節很好記,也有鼓勵自己
大智若愚的意味。作法是:
1. 計算3/31手上持股市值A,以及股票專戶裡的現金B。
2. 次年計算3/31持股市值A',以及股票專戶裡的現金B'。
3. 假設這一年新投入金額是C,則計算公式為 A'+B'-A-B-C
如果結果>配息目標,就代表除了配息外,市值也增長了。
不計算報酬率的用意是,股市常有波動,定存股族原本就不以投機
為主要目的,所以重點仍放在穩定的配息流入。
此外,如果某檔個股市值真的較前一年差很多,則要進一步了解原因並
考慮是否調整。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