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以來讀了好幾本理財財經方面的書籍,包括:快閃大對決、彼得林區選股戰略、

獲利的法則以及股票零成本年領百萬股利。

發現自己閱讀理財財經的文章或書籍,速度越來越快,越來越能理解,

可能是累積久了之後,自然而然就內化成自己的實力。

先談今周刊出版「獲利的法則」這本書,副標題是一個操盤手的虧損自白,

前半部先鋪陳主角(作者本人)的經歷,對於其年輕時代幸運的事蹟,寫得很生動。

然而在他最自得意滿的時候,看好的行情反轉直下,而且始終不願面對現實認賠出場,

當年8/31->11/17不到三個月時間破產,跌到人生的谷底。

作者後來重新出發,研究許多成功的案例,發現每個人說的都不一樣,甚至有的

互相矛盾,例如:

約翰 坦伯頓說:投資要分散

巴菲特說:你的投資要集中。要是你有四十個小老婆,那麼你對誰都不會深入了解。

 

他進一步探討,歸納出賺錢的方法儘管各異,但專家都曉得要控制虧損。

所以由心理層面歸納出控制虧損,進而獲利的法則。

本書中間討論有關群眾心理的部分也蠻值得一看,但最終的結論,恰好符合我近年來

一直在思考如何建立一套模式,簡要說明如下:

1.決定你要做哪一類型的參與者,書中提的類型有投資人或投機客

2.選擇一套分析的方法  -  基本面或技術分析

3.制定規則 -  一套參數來確認機會,決定何時該採取甚麼行動(買進或賣出的指示)

4.建立控制機制 -  不管是賺錢或賠錢,都必須設定退場條件

5.制定計畫 -  決定「出場」、「進場」「價位目標」,重點是決定進場之前,

先決定停損條件。

 

回想起來,之前讀到諸多成功案例的人,都有一套自己的原則,而且是十分講求

紀律。還好近年來,自己也朝正向循環發展,自我評估如下:

 

1.決定你要做哪一類型的參與者:投資人

2.選擇一套分析的方法 :基本面

3.制定規則 :看公司近十年的財務指標、計算當年可能的殖利率、檢視老闆的人品、

產業的未來性

4.建立控制機制 ; 殖利率6%以上進場、跌10%考慮退場

5.制定計畫 :以每年平均6%股息為目標,以手上持股為主要加碼標的

每年對持股作保留與否的檢討

 

期許自己能夠成為一名自律嚴守自己所訂的模式,堅定且不情緒化的投資人。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阿散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